实盘杠杆配资平台

配资协议 邹广严论教育摘编:第一章 旗帜鲜明地办好应用型大学(之九)

发布日期:2025-02-19 21:40    点击次数:107

配资协议 邹广严论教育摘编:第一章 旗帜鲜明地办好应用型大学(之九)

亲爱的师生、家长配资协议,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岁末年初,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期待的寒假。寒假,是休憩与充电的双重时刻,成都锦城学院官方账号平台特别策划了锦城教育学——《邹广严论教育》专栏,刊载《邹广严论教育简明读本》一书中的精华篇章,与您分享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的教育智慧。

《邹广严论教育简明读本》一书,集中展现了邹校长对锦城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解答了“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深刻问题;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法宝,是经过近二十年办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

我们期待,《邹广严论教育》专栏能够成为您寒假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激发您对“锦城教育学”的深入思考,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愿您在寒假期间,不仅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与欢乐,更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收获满满的智慧与成长。

再次祝愿每一位师生家长、读者朋友们寒假愉快,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家庭幸福!

第一章

旗帜鲜明地办好应用型大学

展开剩余89%

九、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怎样办好应用型大学

怎样办好应用型大学,很多学校都在探索,比如:华中理工大学武昌分校在校生一万八千多人,规模很大,军事化管理是一大特色。但这些地方院校和独立学院都面临一个问题,即培养模式没有彻底解决,所以还在经常讨论教学计划改革。如果我们的高教发展阶段变了,学生就业方式变了,但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变,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那就脱节了。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探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首先,学校定位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了学校的分类和定位,也就明确了我院要构建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有培养措施作保障。在培养措施方面,我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指导思想和专业设置。社会和企业用人首先看专业是否对口,所以专业设置要来源于市场分析,对口于市场分类,迎合于市场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理论知识传授上应该教哪些?应该开哪些课程?请哪些教师来开?除了我们提出的“三大教育”之外还有哪些知识是必须具备的?三大教育也应具体化,课程化。

第三个问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我们正在探索培养实践能力的路子,应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例如,开门办学,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参加“三练三创”活动,土木工程系学生到工地实习,参加学院校门设计,财金系学生开展审计实践,等等。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干,这就是培养实践能力。

第四个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有一支能动口又能动手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这就有个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的问题。要订出一个计划,争取在几年内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

此外,我们要考虑应用型人才的考核标准。研究型人才的考核标准是作实验报告和发表论文。应用型人才的考核标准是什么?我们既不能照抄照搬北大、清华或川大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照抄他们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锦城学院作为应用型大学,要研究探索应用型人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学生做一个创业方案通过了,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因为培养目标是企业家。要当企业家,就是要创新、创造、创业。所以,我们要制定一套应用型人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那就是以毕业生被社会需要和认可为尺度。

同时,要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注意处理好六个关系,做到三个“为主”、三个“并重”。这就是: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教学为主,搞科研活动,也要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创造知识与传授知识的关系——以传授知识为主,并且注意把知识活学活用;引领社会与服务社会的关系——以服务社会为主,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二者并重,特别注重实习、实训、实践;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二者并重,着力于和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二者并重,使学生的出口多元化。

——《深化高教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五一”座谈会的讲话》,2007年4月29 日

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克服三个难点

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的内容需要具体化。各系都要分专业制定相应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各阶段的时间比例如何分配?用什么形式来实现?在落实过程中,要克服三个难点:一是搞清楚客观需要。搞清楚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才能做好专业方向的设置,做好学生的分类培养,才能做到无缝对接。二是工学结合,合作办学。企业是关键,核心是双赢,各系都要找到合作办学的对口企业,并以协议形式固定下来。三是要培养应用型学生,必须有双师型教师。学院在招聘教师时要注意教师的工作背景,同时,学院要创造一定条件,让学历高、从学校毕业即进入学校工作的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等适当方式转变成双师型教师。

——《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创造性地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2007年教学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6日

锦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0版

我院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表述是:

(一)“学校错位竞争、人才分类培养”的理论基础。

(二)由“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体现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保证人才培养的三大保障体系(教学质量、安全稳定、就业升学三条生命线)。

(四)科学、全面的课程体系(“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和“三练三创”实践教育的“三大教育”)。

(五)以学生为主体的四大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科研计划、大学生助教计划、大学生阅读经典计划)。

(六)体现“锦城”教育的五项基本原则:

1.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的统一;

2.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统一;

3.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的统一;

4.“四个课堂”相统一(即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生产基地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这“四个课堂);

5.继承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统一。

——《继往开来,创造新局面——在2008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1月17日

关于构建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

大学以培养人才为本,所谓教育质量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我们要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人才培养标准”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也是多样化的。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社会需要,就必须根据人才质量标准构建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什么?锦城学院明确提出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的基本标准。

二、“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应用型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类型,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锦城学院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横向迁移)与专业能力(纵向提升)相结合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识与专业相结合、成人与成事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着力推行“三大教育”,即:“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三练三创”实践教育。

三、“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和重点突破实践环节”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教学资源有很多,一个本科生在大学学习的四年中,时间是很重要的一个资源,这个资源如何安排好,十分重要经过锦城学院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基础知识必修阶段、工学结合专业选修阶段、综合能力整合提升阶段。

四、“五个统一”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统一、学历教育与从业资格教育相统一、四个课堂教育相统一、继承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统一,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五项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这是应用型大学在各类大学中的位置、应用型人才在各种人才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五、“三自管理”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自主管理特色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生,与传统模式相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应该有新思路、新方法,应该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锦城学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管理特色是:自主学习、自觉实践、自律管理。

六、“毕业生为社会需要并认可”是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

就业是教育质量的试金石。作为应用型大学,就业是毕业生去向的主渠道。学校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也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一种客观的检验、客观的评价。学生出口畅必然是学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标志。

——《关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中国高等教育》2009 年第23 期载),2009年12月

在应用型大学的

深化和发展上下功夫

要在应用型大学的深化和发展上下功夫。现在“应用”变成了热门词,但是这个“应用”多数是没有落实的。应用型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落实了才算数,我觉得这个文章我们得好好作。

应用型大学应该有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应用型的教师队伍、应用型的教学方法和应用型的实习实践等。应用型涉及到什么方面,这些方面应该怎么落实,大家要着重思考。

——《着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在“第九届教学改革工作暨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8月17日

进一步深化应用型大学的若干问题

关于进一步深化应用型大学的若干问题。首先,我们要在领先中继续深化。其他学校在研究怎么起步,我们在研究怎么深化。高校转向应用型关键不在口号,而在落实。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建设和改革,至少应该包括这四个方面,以这四个方面为重点来进步深化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实践。课程体系一定不能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突出实用性,如工商系的“以赛促学”、财会系的“两证结合”、计科系的“项目驱动”、电子系的“动手创造”等;也要突出跨学科,比如文传系的“技术文科”,计科系的电子商务,外语系的商务英语、工程英语等,这实际上就是应用型的一些特色。主干课、核心课要保证,实践课的比重要加大。我们提出要精讲多练,知识力争“够用、能用、会用”。要像德国应用技术大学那样,有的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是实践联系理论。应用型的学生不是一般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会用的知识越多越好。

——《加快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争做“应用型”大学的领头羊——在“第九届教学改革工作暨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研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8月21日

来源 锦城教育学配资协议

发布于:四川省

实盘杠杆配资平台_证券杠杆融资_股票杠杆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