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致辞股票如何开杠杆
12月19日下午,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闭幕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就城市治理现代化达成共识,《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2024)》在会上发布。闭幕式还特别邀请了社区工作者、北京市民、国际友人等,讲述亲身经历的“我的接诉即办故事”。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倡议坚持以人为本、诉求驱动治理
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与西班牙马德里市市政府总协调员英玛库拉达·桑切斯·塞尔维拉·巴尔德斯以及哥斯达黎加圣何塞市市长代表达希安娜·马林·查孔一同发布《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2024)》(下称《宣言》)。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发布的《宣言》是在2022年发布的《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基础上,吸纳联合国未来峰会《未来契约》等最新国际共识,衔接国际话语体系,聚焦城市治理现代化主题,概括世界城市的普遍价值追求,强调中国城市治理话语与国际主流治理论述的衔接,促进城市治理的国际交流合作,成为论坛的共识性成果。
《宣言》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的核心是人。当前,全球城市治理面临众多新的挑战。城市既要拥抱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文明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又要统筹稳定、和谐、安全、开放、包容等多样化的目标要求,实现人民幸福生活。
《宣言》凝练出9条倡议:坚持以人为本,让城市更美好。践行法治精神,让城市更公正。倡导多样包容,让城市更友好。诉求驱动治理,让城市更灵敏。强化数智赋能,让城市更智慧。推进韧性升级,让城市更安全。开展多元协同,让城市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让城市更优美。加强交流互鉴,让城市更开放。
亲历者讲述“我的接诉即办故事”
闭幕式上,社区工作者、北京市民、国际友人等讲述了亲身经历的“我的接诉即办故事”。
潘瑞凤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核桃园社区,已经在社区工作了24年。在岗位上接触到不少老年人,她讲述,曾有老人因为烦闷而拨打12345热线“求关注”,“听了老人的诉说让我很受触动,也让我关注到了老年群体的需求。后来会定期与社区的老人联系,入户看望、陪伴。”在潘瑞凤看来,接诉即办不仅能解决市民的具体问题,也能触及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抚慰他们的内心。
外国友人莫大伟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分享他的故事,让台上的嘉宾都纷纷侧目。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莫大伟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多年,是北京12345热线的使用者、受益者。他说遇到问题时,最先想到的是上网,“但互联网上的信息太多了,有些还是过时的,或者不够权威。后来有一次我拨通了12345的电话,对方耐心听完了我当时有些磕巴的中文,不久后就告诉了我解决办法。”
“人情味”是莫大伟对北京12345热线的评价,也是他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深刻体会。“在北京,虽然大家是陌生人,但是在认识之后,彼此之间马上会产生一种共鸣,一种正能量,这也是吸引我留在这里的原因。”
焦点
“同心——城市公共服务与公众参与”平行论坛
国内外专家谈“同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2月19日上午,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举行“同心——城市公共服务与公众参与”平行论坛,主题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市在人民城市建设、运行和治理上创造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打下了扎实基础。
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副主任冯颖义在论坛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城市的治理,需要城市方方面面参与,目前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工作的工作体系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包括了市级部门、区级部门,以及街道、乡镇、社区的参与,“今天这个论坛主题叫‘同心’,正是展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同心”是社会集体的共同愿景
如何理解城市治理中“同心”的要求?外交学院外籍讲座教授、新南方政策中心高级成员马库斯·德·弗雷塔斯提出,“同心”是社会集体的一种共同愿景和共同努力,在共同愿景下,通过居民、决策者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开放对话、包容性讨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住房、交通等各个方面带来的挑战。“共同决策增强了彼此信任,未来的城市建设将依赖于集体愿景与共同努力,朝着更加可持续与和谐的未来迈进。”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石晓冬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表达了对城市公共服务与公众参与的理解。石晓冬提到,在接诉即办改革工作中,责任规划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推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力量。责任规划师深入基层调研,通过梳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涉及的相关问题,辅助地区画像,形成项目储备清单,帮助各区、街道和乡镇化解难题。“未来我们将继续吸纳人才、推动协同,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为民服务水平。”
社区工作者分享基层治理经验
论坛上,多位社区工作者分享了工作经验。
大兴区天宫院街道工委书记马宪颖讲述了天宫院街道的治理经验。天宫院街道是一个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并存的街道,辖区面积大,诉求繁杂。马宪颖介绍,街道为此构建了“五元同心”协同治理新模式,以“办”字当先的理念,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兴政中里社区党委书记史艳分享了社区接诉即办工作经验。史艳强调多方协同和主动作为的重要性,并呼吁换位思考,“我们要用真心实意赢得群众满意,并且始终坚持为民服务。”
如何推动女性力量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北京市妇联主席张雅君介绍,在接诉即办改革中,北京市妇联积极推动妇女儿童和家庭参与基层治理,并且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北京市妇联将妇女维权服务纳入了市民热线,已经累计解决7万余件妇女诉求。
新京报记者 陈璐
“同向——市民热线与回应性政府”平行论坛
专家谈回应性政府如何建设:政务热线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用一条“小热线”牵引行政资源,进而提高政府效能和制度效率,建设真正的“回应性政府”,是个大学问。12月19日,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同向——市民热线与回应性政府”平行论坛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了市民热线在构建回应性政府中的关键作用,旨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价值理念。专家点赞了北京市的12345政务热线,认为这条热线是全国的标杆,在治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为构建“回应性政府”提供了重要支撑。
北京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
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姚磊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在北京,群众用一通电话就能找到回应主体,可以感受到一个明确而整体的政府服务,“为促进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北京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接诉、派单、办理、评价进行全流程赋能。”
姚磊介绍了北京12345的精准派单机制:按照三级2500多个问题的派单目录和场景化指引,将全市343个街乡镇、16个区、相关市级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全部纳入派单范围,推动诉求办理。
姚磊表示,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体量大,产生的诉求数量势必多、复杂程度也相对高,对北京12345的建设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此外,市民热线已经深度嵌入城市治理体系,成为观察和理解中国治理经验越来越重要的窗口。北京12345已经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参访点位,仅2024年就接待了80多个国家500多位外籍人士。
推动回应性政府建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长燕继荣表示,政务热线不仅是市民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还是政府治理和服务的重要工具,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政务热线的运行,也推动了政府的转型。
燕继荣说,北京市的12345政务热线可以说是全国的标杆。不仅在诉求的范围和内容上进行了全面扩展,更在治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在范围上,北京市整合了全市各类热线资源,实现“一条热线,全渠道、全时段听诉求”。在内容上,北京市不设门槛,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提出诉求,且市民可以随时了解诉求办理进展。在平台形式上,北京市实现了多平台联动,形成了“全面接诉,一号响应”的治理模式。如今,北京12345热线已经成为市民表达诉求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他认为,政务热线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回应性政府的建设。回应性政府强调的就是政府要主动响应民众诉求,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政务热线的出现,尤其是随着其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为回应性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同行——都市圈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平行论坛
逢澳门回归25周年 论坛现场共享“大湾区经验”
12月19日,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同行——都市圈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平行论坛举行,国内外220余名嘉宾展开交流。作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接诉即办将为都市圈和跨区域的协同治理提供经验。
恰逢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在现场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的新实践和制度创新,一南一北、交流互鉴。
大湾区实现协同治理需要制度创新
胡伟星表示,不同地区、不同市场都会依赖于自己的历史经验从而形成本地区的社会服务提供模式,因此要推动跨区域的协同治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尊重事实。
“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治理与长三角、首都圈有所不同。”胡伟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广,涉及三个行政区,并且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基于这样的事实,大湾区协同首先要实现“硬联通”,比如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实现“软联通”,涉及规则和机制的衔接。
“两地公共服务的标准不一样,怎么能够做到均等化和有效衔接?”胡伟星指出,这是大湾区实现协同治理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关键问题,也要求大湾区必须要有制度创新。
可尝试部分政务服务数据跨境衔接
目前,大湾区已经拿出横琴、前海、南沙、河套4块“试验田”推进跨境合作。其中,横琴设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是承担横琴经济和民生管理职能的法定机构,依法履行国际推介、招商引资、产业导入、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民生管理等相关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负责合作区具体开发建设工作。“这就是制度创新。”胡伟星说。
在制度创新的牵引下,横琴正在逐步推进两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度衔接、对接。今年2月,横琴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正式上线启用。10月,首批指定澳门药品进入珠海横琴专库,推动粤澳两地民生公共服务衔接。
“澳门新街坊”也是粤澳两地在民生领域合作的代表——把澳门的社区“搬”到横琴,为在横琴生活的澳门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生活空间。“澳门新街坊涵盖了澳门所有社区功能,十分有澳门特色。”胡伟星介绍。
此外,在借鉴12345接诉即办改革的经验方面,胡伟星认为,对大湾区来说,虽然目前还无法实现完全的数据跨境流动,但是可以尝试部分政务服务数据的跨境衔接。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关注
北京接诉即办将进一步优化工单派单环节
12月19日,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进入第二日议程。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副主任冯颖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明年北京接诉即办或将对基层考核方式、工单派单环节进一步优化。
“我们接诉即办改革6年,很多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依靠我们基层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冯颖义在采访现场提到了令自己感触很深的一句话,“我们总说是每一个基层工作者用辛苦指数,去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她说,工作人员是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这是大家都能达到的共识。
接诉即办对于基层考核评价的方式,与其他市级部门直接打分的形式不同。诉求人的评价,是考核基层接诉即办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冯颖义说,在一个阶段中,这是为了能让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充分重视来自市民百姓的诉求。而在经过这些年后,很多基层工作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努力从源头化解可能产生的诉求,未诉先办,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
冯颖义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明年接诉即办对于基层的考核评价方式,或将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也考虑优化12345工单的派单环节,从源头方面给基层减压。
但冯颖义也特别提到,减负不等于减任务,“未来还是会通过一定程度的评价考核工作,因为这是老百姓给的‘分’。对于街道社区来说,社区居民和辖区内的单位,就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采访中冯颖义介绍了近些年来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工作的内容。她提出,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作为改革的主渠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考虑如何进一步完善功能,为接诉即办工作注入新活力。冯颖义透露,除了电话和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渠道,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已专门开通了面向残障人士的服务座席,有需要的市民可通过文字或手语表达诉求,中心为此配备专门的手语话务员,为聋哑人士提供手语交流的窗口。据悉,该服务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陈璐股票如何开杠杆